【资料图】
自称有大厂工作经验和优质客户的“完美应聘者”,入职3个月业绩却为零?近日,上海警方侦破了全市首例“套路应聘”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有针对性地伪造简历应聘,入职后却消极怠工甚至在多个企业同时就职,以此套路骗取用人单位工资底薪。目前,杨某某、曹某某等5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初步查证涉案金额达5000余万元。“职业骗薪”问题被摆上了台面。
不得不说,职业骗薪者是赤裸裸地把用人单位当成“韭菜”来收割。这些职业骗薪者利用用人单位面对大量应聘者背调成本有限、同行间信息沟通不充分的空子,进行“自我包装”,甚至研究出一套成熟的盈利模式,形成了集伪造履历材料、提供就职培训、工作日志造假、上门逼迫讨薪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骗薪团伙此前曾频频在销售人才缺口较大的私募行业“流窜”,如今开始往互联网等科技行业渗透,严重破坏行业营商环境。据相关报道,近年来仅私募行业就有上百家中小型机构遭遇了职业销售诈骗,部分机构损失金额数十万元,这些猖獗的职业骗薪者真是害人不浅。
我们理当谴责坑人的职业骗薪者,更要依法打击职业骗薪行为。我国刑法根据诈骗金额的多少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其中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像这起案件中披露的这53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高达5000余万元,无疑触犯了刑法,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职业骗薪问题必须加以整治,而且需要拔出萝卜带出泥,对这些组团“割韭菜”的犯罪团伙进行全链条打击。除了职业骗薪者本人,对于他们背后那些伪造个人学历、工作履历、银行流水等应聘材料的制假高手;教授其应聘话术、谎称能快速提高销售业绩的“毒导师”;假冒高价值客户与用人企业签订投资意向合同的“群众演员”;通过上门闹事等手段施压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的“社会大哥”,都要绳之以法、逐个清算,以高违法成本劝退以身试法者。
要切实形成法治合力,让果断报警和出警结案实现双向奔赴。据报道,除了骗取底薪,这些团伙还会通过举报、劳动仲裁等方式扰乱企业正常运转。而最后的结果不管是劳动仲裁庭人员,还是调解中心工作人员,大多都会给出支付一定工资缓解矛盾的建议,因此用人单位只能向其支付部分工资,以致企业对于职业骗薪者的举报也颇为忌惮。所以,企业要注意搜集被骗的证据资料,并及时提供给警方,让法律为自己撑腰,识破不法分子伎俩,追回经济损失。
此外,这起案件也警示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提高合规意识,严格依法依规招贤纳士。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不难发现,这些职业骗薪者之所以能够顺利在多家公司同时任职,免缴社保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一些用人单位为了省钱,对于这些同意免缴社保的“求职者”往往敞开大门,以致降低了风控底线。根据我国劳动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因此,缴纳社保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法定义务,不以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的不缴纳意愿而得以免除。企业要摒弃节省社保开支的“占便宜”心理,不断提升合规意识,这样才能免于掉入职业骗薪者所设的陷阱之中。
当然,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骗薪问题,还需价值观的重塑,包括个人诚信的恪守,也包含对人才的定义。用人单位招录员工,到底所录之人是不是人才,既要看“广告”,更要看“疗效”,要打破“高学历、高能力”的固有思维,通过合规经营拒职业骗薪者于企业大门外,多多录用讲诚信、有能力的员工,真正助力企业长久发展。(孟伟)
上一篇:【网言】高校招奥运冠军当体育老师没毛病,但也要警惕功利化
下一篇:最后一页
自称有大厂工作经验和优质客户的“完美应聘者”,入职3个月业绩却为零?近日,上海警方侦破了全市首例“套路应聘”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有针对性
原标题:【网言】高校招奥运冠军当体育老师没毛病,但也要警惕功利化【网言】近日,一条高校招聘教师的帖子火了。网友发布的图
内蒙古中部部分地区最低能见度不足50米;北京10日夜间升级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与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黑龙江哈尔滨主城区能
11日,第十届全国行业企业职工男子篮球赛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拉开帷幕。在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指导下,中国企业体育协会在2023年推出“健
作者:黄莺3月24日,三名共和党议员和两名民主党议员再次致信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KathiVidal,对制药行业的“专利丛林”问题表示担忧。他们表示
智通财经APP获悉,4月11日,央行发布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余额281 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 7%,增速比上月
青岛新闻网4月11日讯(记者韩彤彤通讯员薛艺朦)最是一年春好处,一睹齐鲁盛世颜。随着全省旅发大会的召开,更多人将会与崂山将在这个美好的春
来源:CNMO【CNMO新闻】马斯克最近的新闻属实不少,先是马斯克等千名科技人士发布公开信,要求暂停训练更强大的AI系统
高原特长隧道青海金银滩隧道建设见闻:“水帘洞”里一斗一斗掏
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10日表示,今年全球经济整体疲软,但中国将是例外,预计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超过5%。马尔帕斯当天在IMF和